中新网6月2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4日至25日,江南中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仍有大范围强降水,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24日,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高温天气,25日至26日,高温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27日-30日,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
江南华南仍有大范围强降水
24日至25日,江南中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仍有大范围强降水,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24日08时至25日08时,苏皖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和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广西大部、广东中西部、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江苏东南部、上海东部、广西中部和南部沿海、广东北部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6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6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此,中央气象台6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全国强降水落区预报(6月24日08时-25日08时)
6月27日-7月1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盆地、江汉、黄淮南部、江淮、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贵州北部及东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或暴雨,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
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24日,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高温天气,京津冀大部、山东等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7~39℃,部分地区可达40℃左右。25日至26日,华北、黄淮高温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27日-30日,华北、黄淮等地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

预计6月24日白天,华北、黄淮等地持续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左右;此外,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等地也有35~38℃的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为此,中央气象台6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全国高温落区预报(6月24日08时-20时)

国内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6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苏皖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和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广西大部、广东中西部、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江苏东南部、上海东部、广西中部和南部沿海、广东北部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6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6月24日08时-25日08时)

6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南部、广西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80毫米)。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6月25日08时-26日08时)
6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吉林中东部、辽宁东北部、苏皖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湖南东部和南部、广西大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50~7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6月26日08时-27日08时)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国家标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而海草床是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和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海草床以每年7%的速率在减少,约有29%的海草床已消失。我国的海草床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如何加快海草床生态恢复成为我国海洋环保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海草床对海洋生态系统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何会退化?又该如何被修复?
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介绍,海草床生态系统是指以海草为核心形成的包括动植物、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在内的近岸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种类不一定多,但生物量较大。
与海带、海藻等孢子生殖的低等植物不同,海草属于草类,是会开花的高等被子植物。海藻个体相对较大,一些藻类体长能达几十米,而海草相对比较低矮,一般不超过两三米,我国北方的海草要比南方更高些。
看似微不足道的海草,当其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后,就具有了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大量的幼鱼幼虾将海草床作为索饵场和避难场所,有利于维持海洋生物群体的健康平衡。
由于海草长在浅海和滩涂潮间带,这种靠近人类的生态系统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势必影响到海草的生存。一方面,人类挖贝类或近海的开垦,围海造田等活动都会威胁海草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也会导致海水表面长满微藻,影响海草的光合作用。
海草床的退化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进而使海洋生态系统无法良好地发挥生态作用和功能,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生态系统平衡的失去,将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质量。
全民参与,共同修复
王亚民表示,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海草床的修复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要想调和这些矛盾需要综合布局,平衡好不同的利益关系。“考虑哪些地方能进行海草床的修复,哪些地方主要满足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不是‘一刀切’地搞修复。”
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其中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海草床尤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海草床的保护也不是个别人或机构的任务,而是需要全民参与。作为普通公众,可以通过提高保护意识、捐助等方式参与到海草床的生态修复当中,也可以直接参与海草床的植草造草等活动。

据统计,我国超过80%的海草床已完全退化。王亚民表示,目前海草床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其历史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合理的海草床布局。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