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上5名乘员分别为巴基斯坦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和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从左到右) 视觉中国
本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美国海岸警卫队22日说,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
美海军或侦听到“泰坦”号内爆声音
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约翰·梅杰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一部无人深潜器当天早上在距离“泰坦尼克”号船头残骸约500米处的海底发现“泰坦”号残骸,特征符合“灾难性内爆”。“泰坦”号上5名乘员全部遇难。海岸警卫队没有说明是否发现遇难者遗体。
无人深潜器共发现5块“泰坦”号主要残骸,包括尾椎和耐压壳体。梅杰说,现在断言“泰坦”号失事确切时间为时过早,将继续在现场搜寻更多线索。
美国媒体披露,18日“泰坦”号下潜当天,美国海军侦听到水下声响,可能是“泰坦”号“内爆”的声音。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用于探测他国潜艇的美国海军水下侦听系统18日接收到水下声音信号。一名海军高级官员说:“海军分析了水声数据,发现异常,符合内爆或外爆特征,大体处于‘泰坦’号失联时位置的附近。”另一名消息人士说:“看上去,‘泰坦’号周日下潜前往‘泰坦尼克’号残骸途中,在水下大约9000英尺(约2743米)处失联后不久就发生内爆。”
美军官员告诉《华尔街日报》,侦听到疑似内爆声音后,海军立即通知了海岸警卫队,没有公布这一消息是因为不能完全确定声音性质,同时需要确保搜救继续进行。

内爆通常指潜水器遭强大水压急速压毁。“泰坦尼克”号残骸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大约1450公里的北大西洋水域,在水下3800多米深处。“泰坦”号18日早上开始下潜,大约1小时45分钟后失去联络。这艘深潜器下潜至“泰坦尼克”号残骸大约需要2小时。
路透社援引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工程学教授罗德里克·史密斯的话报道,“泰坦”号失事看上去是因为耐压壳破裂,需要打捞残骸后做全面调查才能最终确定失事原因。
出事深潜器安全性曾受到质疑
这次“泰坦尼克”号残骸考察活动由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组织,参加者每人支付25万美元。“泰坦”号上乘员分别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海洋之门公司说,深潜器由拉什驾驶。
《纽约时报》报道,根据档案材料,拉什的妻子温迪·拉什正是“泰坦尼克”号乘客、梅西百货创始人伊西多·斯特劳斯和艾达·斯特劳斯夫妇的后代。斯特劳斯夫妇被认为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在海水涌入房间时坦然赴死的一对老年夫妇的原型。温迪·拉什方面尚未对这一报道予以评论。
拉什于2009年创建海洋之门公司,2021年推出“泰坦尼克”号残骸游览考察服务,这次事故前已经组织多批次这类活动。
拉什寻求利用材料科学的进步,研制的深潜器大量采用碳纤维。按照他的说法,碳纤维比钛具有更优异的强度浮力比。另外,海洋之门公司的深潜器为椭圆形而不是通常的球型,空间更大,能搭载5人,而目前多数私人公司拥有的载人深潜器仅能搭载两三人。
然而,海洋之门公司深潜器的安全性曾受到质疑。公司前海洋活动部门主管洛克里奇表示,他曾“就‘泰坦’号的试验性、未经验证的设计提出严重关切”。他说,公司采用声学方式而不是扫描方式检测深潜器壳体是否有缺陷,这种做法有很大问题,只能在“内爆前数毫秒”检测到,无法在壳体承受压力之前查出缺陷。公司方面的说法是,没有相应设备能对5英寸(12.7厘米)厚的碳纤维材料壳体做检测。另外,按照设计“泰坦”号至少能潜至水下4000米,但公司拒绝订购承压能力为相应深度的前部观察窗。“泰坦”号前部观察窗的认证承压能力仅为1300米水深。
在广东省广州市的潮流文化聚集地“YCC!天宜”,这里聚集了大批受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品牌。其中,一家名为“SOMETHING STORE”的潮牌店紧邻街边;透过洁净的落地窗,店内各式各样的潮流服饰,吸引着来往路人的目光。
这家店的负责人是香港青年潘汉庭。前不久,他怡然地坐在自家店里向笔者聊起在内地十多年从事服装行业、创立潮牌服饰的故事。
潘汉庭从暨南大学毕业后,因为喜欢潮流服饰,决定留在广州创业。创业之初,他还会作为买手从香港引进一些潮牌。
香港是时尚之都,土生土长的潘汉庭从小就耳濡目染当地的时尚文化,铜锣湾、旺角的街头潮牌店他如数家珍。“过去,香港最大的优势是信息差,接受国外的资讯比较快。”潘汉庭表示,香港潮流文化曾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内地。
经过多年发展,潘汉庭明显感觉到内地潮流服饰从学习到引领的转变,各类型设计师品牌店已在内地多个城市开枝散叶。潘汉庭认为,内地年轻人视野开阔,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实时了解全球潮流文化资讯;加之完善的产业链,本地潮牌层出不穷。
潘汉庭说:“我在广州中大纺织商圈就可以实现从服装设计图纸到成品的一站式转化。”他以一件T恤为例,讲解设计生产过程:做好服装设计图后,他先到中大纺织商圈挑选布料,确定剪裁,寻找供应商制作初版,一周内拿到初版T恤;再经过修改确认后就可以送厂批量生产,300件T恤,最快两周的时间就能拿到货。
笔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中大纺织商圈内有59个大小面辅料专业市场,其产业链完整、分工明晰,吸引大量设计师进驻,最快能实现24小时内完成面料采购、样衣打版到市场销售。
“如果我在香港创业的话,仅挑选面料就可能耗费一个月的时间。”潘汉庭称,香港大部分供应商的服装面料需要从内地或国外调货,邮寄时间成本很高;此外,在追逐效率的香港,一些复杂工艺的服装,不少供应商是不愿意接单的。
在潘汉庭的潮牌店里,一件名为“道”袍的上衣,由一条条的牛仔布料以叠“井”字的方式拼接而成,过程复杂、耗时,制作一件成品就需要10天左右。潘汉庭介绍,这款上衣灵感来自道教服饰,但领口和袖长又吸取了日本服饰的特点;原材料选择了美国的牛仔布,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体。他说:“在我看来,好的设计师,需要包容不同文化,这样视角才不会单一。”
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也是潘汉庭选择在此创业的原因之一。2016年,他在广州推出第一个潮牌“NOTHING”,从零开始,尝试做自己的服装潮牌;2023年,推出第二个潮牌“SOMETHING”,潘汉庭的潮牌梦实现了从一到多的转变。
“我在广州北京路商圈还有另外一家店,在上海、成都、长沙、厦门的买手店也可以买到我的品牌。”潘汉庭事业成功之外,还在广州收获了爱情。他的太太在内地出生,在香港和台湾都有求学生活的经历。
这对夫妇走南闯北,把各地文化融入到了服装设计里。谈及未来打算,潘汉庭说:“我将更积极地融入湾区,拥抱更大的时尚舞台。”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