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超越》《风吹半夏》《梦华录》《三体》《破晓东方》《人生之路》……它们共享一个称谓——“沪产电视剧”。在“神仙打架”的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这7部剧一同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的提名名单,也成为沪产电视剧新时代十年来成绩单的精彩剪影。过去十年,《功勋》《超越》《大江大河》《小欢喜》等10部沪产精品电视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国内表彰电视剧的四大权威奖项。
昨天的优秀沪产电视剧研评会上,收录了50部佳作的《新时代优秀沪产电视剧集粹》首发。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李京盛说:“这些沪产剧中,既可以体察‘沪上人家’的情绪心态与人生况味,更可以从中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
继往开来之时,“大上海”一词被反复提及。人们期待——沪产电视剧能以“大上海”之大格局、大气象,锻造出更多精品力作,把某部作品、某个时段出圈刷屏的“偶然”转化为百花齐放、常开不败的“必然”,为国产剧的繁荣发展、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上海文化”底色,在守正中传承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重镇之一。许多观众对经典国剧的记忆,都绕不开《围城》《蹉跎岁月》等沪产剧。
编剧王丽萍、导演傅东育,如今都是赢得观众口碑的金牌创作者。回望来时路,他们不约而同提起“前辈”“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经典作品教会他们的本事,里面蕴藏“上海文化”的基因底色,让他们受益至今。在上影,王丽萍从《围城》导演黄蜀芹那里得到了“关注时代”的秘钥,眼下,她正与一部现实题材剧本“死磕”五年,“想要写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的故事”。也是在上影,傅东育在四个不同的车间体验过工业化体系的雏形,前辈的言传身教,他一以贯之,熔铸进了自己的《风吹半夏》等作品。在他们看来,写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就是要找到独特视角,把普通人融入大时代的脉搏;▼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创作振奋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就是要以工匠精神秉承安静、沉着的心态,摒弃浮躁、膨胀的作风。
上海演员吴越分享了表演背后的初心与真诚,“一段表演是否动人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来自真诚,真诚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然后,带上尊重、善良和热情,与包装无关,远离偏见傲慢,这样一路下来,自始至终,便是美!”她回忆自己在46岁那年接演《我的前半生》的经历,这是她第一次演所谓“反派”,第一次承受着家人生病与工作的“兵荒马乱”,也是第一次在播出后感受到网友对反派形象铺天盖地的愤怒,却也最终收获了更多的自由,“我开始体会到,一段扔掉杂念轻装上阵的表演是多么自由,让人快乐。”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沪产电视剧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上海文化”的底色中。三十多年前的海派电视剧深深打动过观众的心,也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主流,“它们以成功的艺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创作,植根于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沃土,是以高扬地方的文化优势和审美特色等因素优化组合的精品力作。而新时代的沪产剧,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住那些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过的优秀传统,并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立足文学沃土,在经典的滋养中再上层楼
仲呈祥以《平凡的世界》与《人生之路》为例,直言上海出品改编了“改编的新鲜经验”。“《平凡的世界》是忠实于原著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人物形象关系、故事主要事件和时空的一种成功改编;《人生之路》是根据小说《人生》部分情节改编,拓展了时空,时间向后延伸,空间由陕北扩展到上海。”

事实上,为改革开放凯歌前行的《大江大河》、讲述上海解放第一年的《破晓东方》都是立足文学沃土,在经典的滋养中再上层楼。而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庆余年》,“穿越”式叙事激发出古今价值观碰撞的奇妙火花;《梦华录》的热播顺应当代民间古代文化热潮以及学界“宋文化”热。著名文艺评论家郦国义提出,如何推动、加深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双向奔赴”和“双向赋能”,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实践课题;“而经典名著传播的美育引领,也应成为两个‘双向’的题中应有之义,引起业界和媒体的充分重视”。
正在筹备中的《风雨宝兴里》和《千里江山图》则是极为典型的上海IP、上海故事、上海制作,后者改编自作家孙甘露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同名小说,有望最大程度再现历史景观,在传统的谍战剧版图里点亮真正的上海坐标。
融汇城市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大”风貌
今天,我们要如何创作沪产剧,在中国故事里如何刻画在上海生活、奋斗的人们?柠萌影业创始人苏晓说,奥义就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中。
从近年来涌现的都市题材作品来看,《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小敏家》《心居》《安家》等作品以家庭、职场、婚恋、教育、住房等民生话题为切入点,写出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感需求、人生选择。同时,《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女性题材作品,也在叙事中融入了严肃的思考,传递出新时代女性的新风貌。李京盛认为,这些作品“让观众清晰地体察到了在大都市万象纷繁的背景下,生活的涓涓细流是怎样的日夜奔腾不息”。
沪产剧的“闯劲”这些年来有目共睹。年初热播的科幻剧《三体》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为中国科幻电视剧扬起了新的旗帜。而正在筹备的《赤子之心》《理想的天空》《保险人生》《英雄联盟》等一系列作品,大胆进入创作的“先行区”。“在沪产剧的队伍中,一批敢作敢为的创作者们,以一系列精品剧正面回应着大众对现实主义佳作的盼望,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影视编剧梁振华说。
沪产剧在着眼烟火弄堂的“小”确幸之外,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大”风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为新时代十年沪产剧的全国视野与追求点赞。《大江大河》《风吹半夏》《破晓东方》《光荣与梦想》《特赦1959》《猎狐》《埃博拉前线》《特战荣耀》《超越》等作品都在不同的经纬度上,书写属于时代的故事。她说:“这些沪产剧叙事丰富了、也改变了‘Made in Shanghai’的摩登本质,真正打开了‘大上海’的格局,也把‘大’变成一种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前缀。” 【编辑:李赫】
随着端午假期到来,旅游市场也被点燃,各地推出了丰富的文旅活动,在吸引更多游客打卡的同时,提升游玩消费体验。
黑龙江漠河:6月平均温度15℃ 迎来避暑旅游高峰

进入6月,黑龙江漠河的平均气温只有15℃,端午节期间,当地最低气温不到10℃,黑龙江畔避暑纳凉,享受清凉夏日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除了凉爽,超长白昼也是这里的特色。晚上十点,夜幕刚刚降临,游客们点起篝火,载歌载舞欢度仲夏夜。

贵州游客 丛刚:非常不错,我们专程从贵州贵阳赶过来的,体验中国最长的白昼。这里早上两点钟左右就天亮了,一天差不多二十个小时的白昼。
江苏南京:国风音乐剧亮相 游客体验荷塘夜色
夏季是赏荷的时节,在江苏南京的高淳区,当地的荷花旅游节在端午节前夕开幕,一系列文旅活动精彩上演。其中国风音乐主题剧《荷塘夜色》首次亮相,音乐剧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唯美的荷园景致融合,集国风舞蹈、歌曲、古乐演奏为一体,其中,还融入高淳特有的湿地鸟类灰鹤白鹳以及非遗高淳羽毛扇,塑造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美画卷,让前来欣赏的游客领略了一把“误入藕花深处”。本次节庆将一直持续至8月22日。
游客:我觉得非常好,现在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景色也好,音乐也好,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陕西延安:国潮端午游园会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
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景区,以国风宋韵为主题的游园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参与体验投壶、编织五彩绳、制作香囊等传统端午习俗活动。夜幕下,精美的汉服表演,吸引游客纷纷拍照打卡,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游客 郭霞:看到了好多演出,还有好多活动,非常有意思,带着小孩来可以了解很多传统文化知识。
浙江千岛湖:市民日多彩活动 共享文旅盛宴
在浙江千岛湖,首届秀水名城市民日活动在端午期间举行,绮丽的湖畔夜景下,舞彩龙、跳竹马、竹竿舞、龙舟泼水狂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琳琅满目的优质农特产品、当地特色美食,吸引了一批批市民和游客来共享文旅盛宴。
市民 于佳:因为马上亚运会了,我们千岛湖也有一个分会场,今天特别热闹,特别好。
山东荣成:热气球飞上天空 打造创新文旅IP
新创意、巧构思,还搬上了云端。为期三天的2023荣成滨海热气球文化艺术节正在举办,热气球系留飞行让市民和游客可以从空中尽享荣成的美景。当夜幕降临,7只造型各异的热气球同时点亮夜空,现场音乐节火热开启,为市民和游客们呈现一场视听盛宴。荣成滨海热气球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年吸引近七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2023荣成滨海热气球文化艺术节总导演 吴亦男:在活动期间,我们还融入了“一池天鹅舞”“一城仁爱风”等多个城市文化品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浪漫且精彩的端午之旅。